第六十八章 荊人!
關燈
小
中
大
仗著自己是大王的寵將,李信這十幾日連續上書鹹陽。最開始他的論述缺乏條理,但多次論述之後,滅諸國、一天下的戰略越來越清晰。
大秦應當立即改變現在正在執行的西向攻略,不與楚國爭奪南鄭與巴蜀,也不應爭奪方南陽和南郡,而是要調集所有軍力猛攻魏國。齊國與西面相同,保持適度的兵力即可,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欺哄齊人,讓他們暫時置身戰事之外,以孤立魏楚兩國。
一旦拔下魏國,楚國東地大門就洞開了。楚國既然洞開,大梁南面諸水皆是進攻楚國的通道,秦軍應趁著楚國大澤新敗、諸多師旅仍在西面不能回援的有利時機攻入楚國。只要控制水道將楚軍徹底分割,分割後各個圍困、擊破,楚國很快就會滅亡。
總的戰略如此,細節部分最重要的是如何拔下大梁。
大梁乃天下堅城,前幾年魏王擔心大梁有失,以傾國之金請楚國工匠用水泥和鉅筋將城墻全部修築了一遍。修築完的大梁有兩道城池,一道是水泥鉅筋墻,表露於外;一道是原先的夯土墻,藏身於內。魏人這樣做是有原因的。
魏國國都本在安邑,然而安邑北有霍太,東有太行,西臨大河,南有薄山(中條山)。山川阻礙,不便稱雄,這才東遷大梁,而非懼怕秦國。大梁東與楚境,西與韓境、北與趙境、東與齊境,‘諸侯四通,條達輻湊’,為天下之中心。
可這個連通天下四方的中樞之地,兩百多年前還是一片窪地,四周大澤連片。其西有榮澤圃田澤、東有牧澤、南有蓬澤、北有沙海。鴻溝之所以這麽容易就鑿通,本就因為此處地勢較低,河水容易引出南下。正因如此,大梁最懼水攻。
所謂‘決榮口,魏無大梁’、‘陸攻則擊河內,水攻則滅大梁’,‘魏氏以為然’。正因為以為然,魏人才築長城於大梁城西,從卷城(今原陽西)一直往南延伸到韓境。這與其說是長城,不如說是河堤。一旦大河決堤,這道長堤還能阻擋奔流的河水。
水攻大梁是最便利的辦法,那道水泥鉅筋墻到底能不能阻擋決堤的河水,就看楚人工匠的技藝了。即便河水不能沖垮浸壞大梁城墻,也能圍困大梁。南北大梁加起來六、七十萬人,城內積存的粟米、幹柴再多,半年也會消耗殆盡。且攻拔大梁楚軍必救,秦楚兩軍決於大梁,那就一勞永逸了……
象禾關內,軍議結束後李信又開始上書,他終於完成了整個戰略的最後部分:水淹大梁和與荊相決。
這當然是很粗陋的構想,他沒有大梁城防的訊息,也沒有黃河、榮澤、圃田澤、鴻溝的水文資料,這是依照以往經驗設想的一種可能;與楚軍總決戰也是臆想,但他有把握迫使楚王決戰。
一夜未眠,第二日依然秋雨綿綿。雨中繼續前進的秦軍旦明時分出象禾關,士卒按照每分鐘五十五步、每步六秦尺、每時辰休息一刻鐘的速度徑直南下。象禾關東西兩山夾持,渡過象水東轉,道路南北依舊是兩山夾持。
山峰只有六、七百米,但對於行走在海拔一百多米平原上的秦軍來說,這些山峰仍然需要仰視。春夏時節雨水過後,山嶺樹木只覺郁郁清秀,深秋時節雨水過後,哪怕山嶺中楓葉紅艷似火,也讓人覺得蕭索悲涼。
一夜未眠李信精神依然振奮,他看著細雨中的悲秋反而有些快意。秋已極深,春還會遠嗎?大秦既已從生死存亡中掙紮出來,滅亡楚國一統天下還會遠嗎?!
“李信!”想著滅楚國、一天下的李信看著山林中紅楓發怔,十數裏外,密林中的熊荊看到了他羽旌上的旄牛尾和五彩之羽。
“確是李信!”鄧遂有些壓抑不住的興奮,十幾日勞作等待,終於有了結果。
“秦人未備也。”熊荊與鄧遂關心的是李信,莊無地、申通這些謀臣考慮的卻是秦軍的設備。秋雨中披著蓑衣、油布的秦軍排著整齊隊列,以三條行軍縱隊徐徐南下,士卒不再是以前所看到的精卒,而是老幼參差不齊,七尺到六十皆有的普通士卒。
“何時可擊?”養虺搓著手心,他的夷矛已經饑渴難耐了。
“需等中軍幕府靠近。”申通低聲道,“再等一刻可也。”
“請大王收陸離鏡。”擔心暴露的莊無地勸道,他可不想功虧一簣。
“諾。”熊荊答應了一句。他現在已經沒有觀察李信的中軍幕府,而是在觀察隊列中的秦軍士卒。秦人的長相與楚人全然不同,蓄的胡須也全然不同。秦卒往往低垂著眼簾,目光淡漠,給人冷酷之感;楚卒多半也嚴肅,但目光總喜歡上擡,自得之情油然。
眼前這支秦軍並不全是精銳,最少年輕的那些秦卒看上去不是。他們甚至連秦人都不是,很可能是韓人。韓人與秦人也不同,韓人實質是鄭人。他們身上沒有秦卒的那種冷酷和殺氣,目光靈活,顧盼之餘嘴上還掛著笑意,只因偷偷的揪到了路旁幾根黃透了的狗尾草。
“大王……”熊荊嘴上答應手上陸離鏡卻繼續舉著,是以莊無地又喊了一句。
“諾。”熊荊又答應了一聲,這才在不舍中將陸離鏡放下,整個人隱入深深的密林裏。秦軍將率雖然也用陸離鏡警覺打量道路兩側的山林,可他們什麽也沒有發現。
熊荊返回密林時,全軍士卒用完午膳,不避潮濕的跽坐於地,長長的夷矛豎著,抱在胸前。見熊荊等人返回,等待的幾名師率偷來飽含期盼的目光。
“李信已至,一刻後可擊之!”熊荊看著圍在身前的師率道。“此戰以擊殺沖散當面之敵為要。申不害師在最北,需據象水以南,勿使秦南渡;牢乘師在最東,當驅秦人於東,此處夏道狹窄,北有諸水,南有山巖,可扼而守之;養虺師緊隨寡人鳳旗,沖殺李信;閽秋師在各師之後,以為游闕,擇機行事。”
拐角處北有象水,東有巖壁,最合適奇襲。熊荊下達的命令是謀士們反覆討論過的奇襲方案,諸事師率心中早知。他一說完,師率們就高聲答道:“臣敬受命!”
“我觀李信之前皆是韓人新卒,怯也。殺李信後我軍當揮師向東,促秦人陣潰。”
謀士們之前制定的撤退方案,或是向北殺向象禾關,因為中軍身後幾十裏外是後軍,後軍全是輜重、力卒;或是原路直接返回。現在熊荊改而向東進攻,四個師率都有些驚訝。
“可也!”莊無地最先點頭,他也發現中軍前面的那些士卒不像是秦卒。既然不是秦卒,那就可以驅趕他們沖潰秦人,變更撤退計劃未免不可。
“臣敬受命!”莊無地點頭後,所有人心中都是一喜,這樣的話,廝殺可以持續到天黑。
“鉅刃備之、肉幹亦備之,必久戰。”確定計劃後,熊荊提起這些瑣事,殺向東面必要有所準備。
“臣敬受命!”幾個人再度揖答。
“三分之二刻鐘後全軍出擊。散!”熊荊最後下達解散的命令,四名師率馬上回奔本部。
沒有火炮,沒有騎兵,雨水中甚至連箭矢都沒有,郢師將以矛陣方陣沖擊秦軍中軍。不是四個沖矛方陣,而是五個——八個近衛卒和莊去疾的近衛騎兵共計兩千兩百多人,這兩千多人也列出一個寬六十列、厚三十八排的沖矛陣列。這個陣列裏,熊荊立於最前一排。
最後的等待很是難熬,燥熱間熊荊除去披著的雨衣,任由秋雨落在自己身上。雨水從甲胄縫隙處滲入皮膚,冰涼的讓人呻吟。仰頭看向天幕,灰沈沈的天空傾倒出無數無數的雨,似乎永遠也不會終了。
“稟大王,時將至,我軍大吉!”莊無地大聲稟告,手中亮起占蔔為吉的龜甲。
“立——正!被羽。”熊荊喝道,喝聲未完,他人已經入列,舉矛待進。
“大王有令:立——正!被羽!”軍吏傳達著軍命,小心收藏的五彩稚羽拿了出來,這些五彩稚羽緊綁在第一排士卒的肩頸,熊荊站在第一排,他的肩後也要綁上稚羽。
“稟大王,時已至!”看到熊荊與士卒站在一起,肩上也綁著稚羽,莊無地眼圈有些濕潤,他忽然恨自己為何是個謀士。
聽聞時至的稟告,熊荊深深吸了口氣,他轉身看向陣後的左右二史,道:“若寡人薨落,立熊勝為王!”說罷不等史官反應,又斷喝道:“全軍皆有!進!進——!”
“全軍皆有!進!進——!”軍吏重覆著命令,好似全軍聞命。
“全師皆有!進!進——!”仿佛是一曲四重奏,密林中響起相同的軍命。一萬六千多名矛手合著近衛方陣的步伐,手持夷矛緊跟身前同袍在密林裏穿行。
伴隨著郢師的動作,林中棲息躲雨的飛鳥撲通撲通盡數驚起。西南方向密林驚起的鳥群讓秦軍生疑,飛鳥突飛,必有伏兵。秦軍尉校五百主立即盯住這個方向,心中驚懼未定。等當建鼓敲響、那面巨大的三頭鳳旗出現時,有人指著那面旗幟撕心裂肺的哀嚎起來:“荊——人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大秦應當立即改變現在正在執行的西向攻略,不與楚國爭奪南鄭與巴蜀,也不應爭奪方南陽和南郡,而是要調集所有軍力猛攻魏國。齊國與西面相同,保持適度的兵力即可,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欺哄齊人,讓他們暫時置身戰事之外,以孤立魏楚兩國。
一旦拔下魏國,楚國東地大門就洞開了。楚國既然洞開,大梁南面諸水皆是進攻楚國的通道,秦軍應趁著楚國大澤新敗、諸多師旅仍在西面不能回援的有利時機攻入楚國。只要控制水道將楚軍徹底分割,分割後各個圍困、擊破,楚國很快就會滅亡。
總的戰略如此,細節部分最重要的是如何拔下大梁。
大梁乃天下堅城,前幾年魏王擔心大梁有失,以傾國之金請楚國工匠用水泥和鉅筋將城墻全部修築了一遍。修築完的大梁有兩道城池,一道是水泥鉅筋墻,表露於外;一道是原先的夯土墻,藏身於內。魏人這樣做是有原因的。
魏國國都本在安邑,然而安邑北有霍太,東有太行,西臨大河,南有薄山(中條山)。山川阻礙,不便稱雄,這才東遷大梁,而非懼怕秦國。大梁東與楚境,西與韓境、北與趙境、東與齊境,‘諸侯四通,條達輻湊’,為天下之中心。
可這個連通天下四方的中樞之地,兩百多年前還是一片窪地,四周大澤連片。其西有榮澤圃田澤、東有牧澤、南有蓬澤、北有沙海。鴻溝之所以這麽容易就鑿通,本就因為此處地勢較低,河水容易引出南下。正因如此,大梁最懼水攻。
所謂‘決榮口,魏無大梁’、‘陸攻則擊河內,水攻則滅大梁’,‘魏氏以為然’。正因為以為然,魏人才築長城於大梁城西,從卷城(今原陽西)一直往南延伸到韓境。這與其說是長城,不如說是河堤。一旦大河決堤,這道長堤還能阻擋奔流的河水。
水攻大梁是最便利的辦法,那道水泥鉅筋墻到底能不能阻擋決堤的河水,就看楚人工匠的技藝了。即便河水不能沖垮浸壞大梁城墻,也能圍困大梁。南北大梁加起來六、七十萬人,城內積存的粟米、幹柴再多,半年也會消耗殆盡。且攻拔大梁楚軍必救,秦楚兩軍決於大梁,那就一勞永逸了……
象禾關內,軍議結束後李信又開始上書,他終於完成了整個戰略的最後部分:水淹大梁和與荊相決。
這當然是很粗陋的構想,他沒有大梁城防的訊息,也沒有黃河、榮澤、圃田澤、鴻溝的水文資料,這是依照以往經驗設想的一種可能;與楚軍總決戰也是臆想,但他有把握迫使楚王決戰。
一夜未眠,第二日依然秋雨綿綿。雨中繼續前進的秦軍旦明時分出象禾關,士卒按照每分鐘五十五步、每步六秦尺、每時辰休息一刻鐘的速度徑直南下。象禾關東西兩山夾持,渡過象水東轉,道路南北依舊是兩山夾持。
山峰只有六、七百米,但對於行走在海拔一百多米平原上的秦軍來說,這些山峰仍然需要仰視。春夏時節雨水過後,山嶺樹木只覺郁郁清秀,深秋時節雨水過後,哪怕山嶺中楓葉紅艷似火,也讓人覺得蕭索悲涼。
一夜未眠李信精神依然振奮,他看著細雨中的悲秋反而有些快意。秋已極深,春還會遠嗎?大秦既已從生死存亡中掙紮出來,滅亡楚國一統天下還會遠嗎?!
“李信!”想著滅楚國、一天下的李信看著山林中紅楓發怔,十數裏外,密林中的熊荊看到了他羽旌上的旄牛尾和五彩之羽。
“確是李信!”鄧遂有些壓抑不住的興奮,十幾日勞作等待,終於有了結果。
“秦人未備也。”熊荊與鄧遂關心的是李信,莊無地、申通這些謀臣考慮的卻是秦軍的設備。秋雨中披著蓑衣、油布的秦軍排著整齊隊列,以三條行軍縱隊徐徐南下,士卒不再是以前所看到的精卒,而是老幼參差不齊,七尺到六十皆有的普通士卒。
“何時可擊?”養虺搓著手心,他的夷矛已經饑渴難耐了。
“需等中軍幕府靠近。”申通低聲道,“再等一刻可也。”
“請大王收陸離鏡。”擔心暴露的莊無地勸道,他可不想功虧一簣。
“諾。”熊荊答應了一句。他現在已經沒有觀察李信的中軍幕府,而是在觀察隊列中的秦軍士卒。秦人的長相與楚人全然不同,蓄的胡須也全然不同。秦卒往往低垂著眼簾,目光淡漠,給人冷酷之感;楚卒多半也嚴肅,但目光總喜歡上擡,自得之情油然。
眼前這支秦軍並不全是精銳,最少年輕的那些秦卒看上去不是。他們甚至連秦人都不是,很可能是韓人。韓人與秦人也不同,韓人實質是鄭人。他們身上沒有秦卒的那種冷酷和殺氣,目光靈活,顧盼之餘嘴上還掛著笑意,只因偷偷的揪到了路旁幾根黃透了的狗尾草。
“大王……”熊荊嘴上答應手上陸離鏡卻繼續舉著,是以莊無地又喊了一句。
“諾。”熊荊又答應了一聲,這才在不舍中將陸離鏡放下,整個人隱入深深的密林裏。秦軍將率雖然也用陸離鏡警覺打量道路兩側的山林,可他們什麽也沒有發現。
熊荊返回密林時,全軍士卒用完午膳,不避潮濕的跽坐於地,長長的夷矛豎著,抱在胸前。見熊荊等人返回,等待的幾名師率偷來飽含期盼的目光。
“李信已至,一刻後可擊之!”熊荊看著圍在身前的師率道。“此戰以擊殺沖散當面之敵為要。申不害師在最北,需據象水以南,勿使秦南渡;牢乘師在最東,當驅秦人於東,此處夏道狹窄,北有諸水,南有山巖,可扼而守之;養虺師緊隨寡人鳳旗,沖殺李信;閽秋師在各師之後,以為游闕,擇機行事。”
拐角處北有象水,東有巖壁,最合適奇襲。熊荊下達的命令是謀士們反覆討論過的奇襲方案,諸事師率心中早知。他一說完,師率們就高聲答道:“臣敬受命!”
“我觀李信之前皆是韓人新卒,怯也。殺李信後我軍當揮師向東,促秦人陣潰。”
謀士們之前制定的撤退方案,或是向北殺向象禾關,因為中軍身後幾十裏外是後軍,後軍全是輜重、力卒;或是原路直接返回。現在熊荊改而向東進攻,四個師率都有些驚訝。
“可也!”莊無地最先點頭,他也發現中軍前面的那些士卒不像是秦卒。既然不是秦卒,那就可以驅趕他們沖潰秦人,變更撤退計劃未免不可。
“臣敬受命!”莊無地點頭後,所有人心中都是一喜,這樣的話,廝殺可以持續到天黑。
“鉅刃備之、肉幹亦備之,必久戰。”確定計劃後,熊荊提起這些瑣事,殺向東面必要有所準備。
“臣敬受命!”幾個人再度揖答。
“三分之二刻鐘後全軍出擊。散!”熊荊最後下達解散的命令,四名師率馬上回奔本部。
沒有火炮,沒有騎兵,雨水中甚至連箭矢都沒有,郢師將以矛陣方陣沖擊秦軍中軍。不是四個沖矛方陣,而是五個——八個近衛卒和莊去疾的近衛騎兵共計兩千兩百多人,這兩千多人也列出一個寬六十列、厚三十八排的沖矛陣列。這個陣列裏,熊荊立於最前一排。
最後的等待很是難熬,燥熱間熊荊除去披著的雨衣,任由秋雨落在自己身上。雨水從甲胄縫隙處滲入皮膚,冰涼的讓人呻吟。仰頭看向天幕,灰沈沈的天空傾倒出無數無數的雨,似乎永遠也不會終了。
“稟大王,時將至,我軍大吉!”莊無地大聲稟告,手中亮起占蔔為吉的龜甲。
“立——正!被羽。”熊荊喝道,喝聲未完,他人已經入列,舉矛待進。
“大王有令:立——正!被羽!”軍吏傳達著軍命,小心收藏的五彩稚羽拿了出來,這些五彩稚羽緊綁在第一排士卒的肩頸,熊荊站在第一排,他的肩後也要綁上稚羽。
“稟大王,時已至!”看到熊荊與士卒站在一起,肩上也綁著稚羽,莊無地眼圈有些濕潤,他忽然恨自己為何是個謀士。
聽聞時至的稟告,熊荊深深吸了口氣,他轉身看向陣後的左右二史,道:“若寡人薨落,立熊勝為王!”說罷不等史官反應,又斷喝道:“全軍皆有!進!進——!”
“全軍皆有!進!進——!”軍吏重覆著命令,好似全軍聞命。
“全師皆有!進!進——!”仿佛是一曲四重奏,密林中響起相同的軍命。一萬六千多名矛手合著近衛方陣的步伐,手持夷矛緊跟身前同袍在密林裏穿行。
伴隨著郢師的動作,林中棲息躲雨的飛鳥撲通撲通盡數驚起。西南方向密林驚起的鳥群讓秦軍生疑,飛鳥突飛,必有伏兵。秦軍尉校五百主立即盯住這個方向,心中驚懼未定。等當建鼓敲響、那面巨大的三頭鳳旗出現時,有人指著那面旗幟撕心裂肺的哀嚎起來:“荊——人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